春花秋果,湖南大学生收获水稻
- 编辑:admin -春花秋果,湖南大学生收获水稻
正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了!图片由作者刘一哲、刘学奇提供
□ 楚天都市报 极目新闻 记者 邹浩 通讯员 魏子涵
“风吹麦浪,稻花飘香……”武汉长江新区多倍体水稻基地传来阵阵歌声。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在参加主题培训课程——实验水稻收割。
田间,学生们倚在稻浪间,“反手抓稻,拱腿……”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建勇一边示范,一边向学生讲解水稻收割的要点。学生们按照指示,一手拿着厚重的米凳,一手挥舞着镰刀。 “唰唰唰”的声音,镰刀一根一根地割着稻秆,收割下来的稻穗整齐地摆放在田野里。n 堆沿着田野的山脊。
“这不仅是一次劳动体验,更是一堂露天课堂。如何弯腰收割而不伤手,如何把稻子捆起来防止散落,如何割稻子以便下次播种……这些都是平时无法学到的重要经验。”合成生物学专业2024级学生谭可欣笑着说:“大学生应该经常参加这种‘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在祖国的土地上生长。”
不远处,传来稻穗撞击打谷斗的劈啪声。脱粒桶前,不少男孩转过身去摘稻,在半人高的传统脱粒桶前用力地敲打。金黄的粮粒四散飞舞,稻壳草屑飞舞,学生的鞋裤浑身是泥,但没有人在意。一次又一次用力的吹打,桶底的米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教师张先华担任“稻田管理员”,全程陪伴学生。他表示,只有“到田里去学”,到田里去实践,才能真正把理论联系实际。
据了解,湖北大学多倍体水稻基地是学校与武汉多倍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示范基地,占地近200公顷。此次学生们收获的近半公顷水稻,来自于今年6月份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进行的插秧实践。为多倍体常规品种HD659。该品种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y湖北大学,亩产高达600公斤。未来,学院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水稻播种、栽培、收获、品尝的全过程,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田间应用的彻底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