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创业者再出发,“中国车谷”加速迈向“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值回访一周年之际,湖北日报推出大型特刊《向总书记汇报》。武汉篇A13页重点介绍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产业转型、了解发展动力转型、了解城市转型的探索与尝试。以下为全文——10月29日,武汉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15537.82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表现出色,实现GDP 1627.86亿元,位居全市各市区第二位;增速比全市高0.4个百分点。这一成果体现了本土探索和关注理解产业变革,理解发展动力转变,理解城市转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汽车而兴建、因汽车而发展,被誉为“中国车谷”。 “二次创业、再出发”、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城市更新……“中国谷”正向“世界车谷”挺进!培育发展“135”现代产业体系。 10月18日,采埃孚制动系统新武汉工厂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领先的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ZF)五年来第三次在武汉投资。 2011年,采埃孚落户武汉经济开发区。 2021年投资对原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到2023年,投资建设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基地以及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 2024年,武汉制动系统新工厂项目将竣工。今年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搬迁、安装、安装工作。 11月2日,全新能源汽车在蓝图汽车总装车间下线。今年以来,岚图汽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前9个月共交付汽车96992辆,超过2024年全年销量;前10个月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82%。作为东风汽车旗下央企、历久弥新的新品牌,岚图汽车于10月2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其在香港上市进入扎实阶段。无论是采埃孚新工厂的投产,还是蓝途汽车的持续销售,都受益于经济技术发展的探索。产业转型区近年来的发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推动项目“集聚效应”向产业“集群效应”转变。针对主导产业“大而不强”、部分地区“有项目无产业”“有企业无生态”的现象,要统筹产业链外部投资和内部产业优化升级,最大限度释放产业“集群效应”。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按照“借东风、定军山、再创辉煌”的总体思路,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基础继续改善。 2024年经济总量将突破2200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从产业体系看,武汉经开区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产业”,智能家居、智能建筑、软件和信息技术作为“三大产业”,氢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大健康、生物科技作为“五个新兴产业”,构建了“工业”“135”现代产业体系。针对重点产业,该区正在认真实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提高整车零部件比例”、“突破停滞技术”等行动,支持蓝图、莲花、易派等新优势车企抢抓机遇、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更加稳定。针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该区将坚持“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的原则,着力建设8个集中专业的“园中园”,推动汽车软件、氢能源、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泛半导体、人工智能、现代种子等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成为新方案、人工智能、现代种子、新产业的新高度。为城市培育新生产力奠定的新高度、新智慧,武汉理工大学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今年10月,双方共同举办了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汽车谷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并签约多项项目,进一步深化地方校际合作。 9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学校军山学校举行。区将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君山校区于今年2月开始试运行,部分教职员工先行入住。根据规划,君山校区一期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可供1万名师生教学和科研使用。曾经荒芜的土地变成了新的大学校园。两个大学新校区所在的君山新城,作为武汉“二次创业”的战略支点,规划打造22平方公里的跨大学创新带。推动现代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就是武汉经济开发区本身。为全区发展动力转变注入亮丽注脚:集中力量增动力、激活活力,推动“制造园区”向“创新园区”演变。它改变了以往大多数经济开发区依靠引进技术实现产业扩张、通过经济信任进行联合开发的发展模式,以aof变革为动力。它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园区经济技术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由“招大学、吸引人才”向“扶持人才、培养人才”转变,全面促进创新能力增长生命体。质量。采取“老树新芽”全覆盖监管企业研发机构行动;集中资源,发展智能汽车软件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市级创新点和创业小镇,打造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帮助企业从“孵化出壳”到“上市腾飞”。优化创新要素供给,从提供“土地、厂房、写字楼”转向提供“优质人才、高水平平台、优质资本”。围绕高素质人才引进“十大人才”并出台一揽子“政策包”,共引进学者37人。平台层面,推动东风汽车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开创双方合作新模式培养“学校、企业、地方”的优秀工程师。围绕优质资本,重组成立经济发展投资君山科技枕,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车谷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创业基金+专项基金+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的投资体系。推动创新技术突破,由“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转变。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大专院校及产业链上游企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座舱、先进材料三个市级联合产业实验室。行业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高价值专利年均增长78%。八月20日,武汉经济开发区左安大道湍口段建成通车,开通车谷至仁都线。此次新通车路段与此前已通车路段串联。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左安大道相连。通车路段22公里,施工路段38公里。未来还将继续向西南拓展。是继东风大道、江城大道之后,武汉经济开发区通往主城区的第三条交通大动脉。 9月25日,武汉杉杉奥特莱斯广场竣工开业,当天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这是继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之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的又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并创下“车谷速度”:去年1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负责人逻辑开发区带队赴长三角招商引资,达成初步目标。 51天签署投资协议,7个月主体结构入狱,15个月完成从建设到开业的全部流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开发区走过了“工业兴市”和“30岁再出发”的前半程。组织开展强教育、办医院、塑造文化、保护生态等工作,打响了下半年“以城兴业”、“以城聚民”的攻坚战。这也是武汉经开区推动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以完善功能、优化环境为重点,推动“工业园区”向“新城市”转变。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针对以往“职住分离”、“产强城弱”的现状,科学家规划了较为完整、均衡的商务、商业、居住区布局,正在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副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围绕“上学”的迫切、难点、殷切期盼,平衡布局、做大做强、提升质量,打造经开外国语学校、君山实验外国语学校、爱莎国际学校等一所“在家门口”的精彩学校。建成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同济君山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济发展医院、协和医院车谷分院,实现了屯口、君山、汉南三大主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鲁迅书店介绍、法山中国车谷全民健身中心(南馆)建成三国历史文化公园、龙灵山生态公园等。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最美江苏地铁”16号线已经建成,结束了汉南没有地铁的历史。我们正在加紧地铁3号线二期、同顺大道南延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对外联通、内循环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新基建方面,完成全区道路智能化改造,推动大浪互联网打造全国跨行业、跨领域互联网平台,建设湖北移动与中国电子智能计算中心,结合产业创新“数字基地”。加快空间重构。发展方式由空间扩张转向研发清理低效闲置土地,建设七大产业园区;围绕“135”产业体系,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等8个集中化、专业化的“园中园”,打造新生产力发展主阵地。从湍口,到纱帽这片充满希望的长江,“文明之火”、“变革之火”、“活力之火”相互传递。经发部70万人民将牢记嘱托,一一为武汉奋力建设“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武汉,做全省支点建设的排头兵、排头兵! 2025年11月4日湖北日报A13专题:二次创业我重启,中国“车谷”加速“世界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