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工到高级农业技师,这支全国劳模正在成

极目新闻记者 曹蕾 通讯员 王璐 陈雪英 周小平 深秋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连绵起伏的茶山上,就像给大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箔”。是的,位于武汉新洲大烟山的茶园就是这片荒野变金山的生动体现。这些积极的变化,来自于全国劳动模范的引领和带动。他就是武汉大武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全波。胡全波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后来逐渐成长为高级农业技师、国家制茶大师,最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在这场奋斗中,胡全波完成了从“求生”到“创造生态”的转变,用“一片叶子”夺取年产值4000万元,带动乡亲们齐心协力致富,用智慧和汗水改写了茶叶新时代的命运。为新时代劳动者谱写赞歌。胡全波考察现场(通讯员提供)。荒山变成茶园,农民工的反击。 1972年,胡全波出生于忻州区九街石嘴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前,他被迫辍学打工维持生计。起初,他在建筑工地打工,但他从未放弃读书的想法。 “我白天工作,晚上自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着。”勤奋的trabaho正在付出代价。靠着这份勤奋和毅力,胡全波不仅获得了学士学位,还获得了高级农业技师、国家一级茶叶鉴定师等专业资格,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和逆袭。 2009年,在外工作20多年的胡全波带着积蓄回到家乡创业。他注册了成立武汉大武山茶叶有限公司,租用大武山、石嘴、姚河、凤岗四个村荒山地1200公顷,开始茶叶种植业务。 “忻州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只要我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我有信心能够成功。”大乌山茶园欣欣向荣(供图)。然而,满怀悔恨的胡全波创业之初却遭遇坎坷。由于连续冬春干旱以及缺乏田间管理经验,第一年种植的200公顷茶树几乎全部死亡,造成直接损失超过200万元。 “只要方向对了,交学费都是值得的。”面对起义,胡全波没有回国,而是前往浙江、福建等地取经,系统学习了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等新技术,并写下了120篇文章。,000字茶叶​​制作笔记。昔日的农民工也摇身一变成为茶叶专家。系统学习归来后,胡全波继续投入高标准茶园开发,引进优良茶树品种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茶叶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同时,贯彻有机、生态、绿茶种植新理念,创新实施“三变三减”技术,提高茶叶品质,亩产提高30%。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投入这么多资金种茶。”胡全博说道。正是因为他坚信,学好技能、肯投入、管好就会有所收获,昔日的荒野如今将成为一座金山。科技助力工业和小茶园支撑着大企业。现在的新洲区老街道石嘴村里,一排排茶树苗茁壮成长。整个千亩茶园安装了智能喷灌系统。修建了一条5公里长的通道。这是武汉大武山茶业有限公司。“每逢茶叶采摘季节,许多游客和茶爱好者来到茶树海,体验采茶、泡茶、拼茶、品茶的乐趣。”胡全波看着连绵不断的茶山,言语中满是欣喜。按照规定,茶叶采摘季节为每年2月至10月。现在是最后冲刺采茶的时候了。每天早上6点到下午6点,每天可以采摘3公斤左右,收获非常好。胡全波带领村民齐心协力致富(图文提供)茶园的另一边就是茶叶加工厂。采茶期间的每一天,工人们都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胡全波引进了一系列高科技茶叶和茶叶生产设备设施,全面系统地应用现代茶业先进技术,提高效率。春秋两季的加工繁忙季节,车间里先进的筛选、蒸煮设备全面运转,炒茶声如音乐不绝于耳,浓郁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如今,武汉大武山茶叶有限公司茶园面积已增至2040公顷,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胡全波带领村民采摘、加工、制作“道鲁寨”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国际鼎城茶王赛特奖,真正实现了小茶树可以支撑大事业。初衷是筑梦,带领邻里走到一起。 “这是真的胡全波带领的武汉铜产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了250户茶农。其中,实行了统一技术、统一鲜叶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入社茶农人均收入增长40%以上,辐射带动1.5万户茶农发展。近两年,“茶中之茶”胡全波开始致力于茶与旅游的融合,与老街其他有钱人合作,共同打造文锦茶园生态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选茶、泡茶、品茶的乐趣,还可以了解茶的魅力。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度假的新景点。在胡全波的带领下,村民收入增加了(文章提供)。除了产业推广,胡全波还积极参与公益工作,为当地贫困家庭提供物资和资金,累计捐款超过50万元。他资助修建“救生道路”和“卡尔萨达集水”,设立“春蕾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连续十多年无偿献血6400毫升。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北省劳动者、武汉市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诸多荣誉的胡全波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劳模的初心和责任。今年4月底,胡全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从携带行李开始从外出打工开着车回家乡带领乡亲致富,胡全波用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转变。他表示,在乡村复兴这片沃土上,每一个奋斗者都有梦想,都能实现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