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形成“八站两”枢纽新格局 加快实现“京津
- 编辑:admin -北京形成“八站两”枢纽新格局 加快实现“京津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董兆瑞)11月20日,首都“十四五”交通管理高质量总结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五年来,北京铁路、公路、公交、慢行等多维路网不断完善,交通服务和民生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记者从会上获悉,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年底已做好开通准备,北京“八站两”枢纽格局将形成。北京首条跨城轨道交通22号线正在加速建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军辉介绍,北京以京津冀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四轨交通一体化。兰斯特网络,推动综合枢纽不断升级,推动区域路网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步入正轨”工程加快推进。京哈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站提速,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的“1至1.5小时交通圈”和北京周边主要“通勤圈”开始形成。五年来,北京“双枢纽”航空网络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覆盖和通达不断扩大。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已做好年底运营准备。此后,北京将形成“八站两场”的枢纽新格局。与此同时,八个主要铁路站全部市内多地与地铁相连,北京西站、清河站等车站将实现国家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京津冀公路网方面,京雄高速公路、京卫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太平、京平高速公路改扩建计划将于年底通车。京微高速公路和108条新线继续推进。五年来,新增公路108公里,总里程1276公里,构筑了以北京为中心、首都七线、两纵线、三横线交织而成的国家高速公路骨干网。与此同时,区域公路网也得到加强。三区之间有76条连接道路,39条省际公交线路正常运营,11条主要线路京津冀及45条支线均为定制公交,覆盖北京周边、津冀主要通勤区域,让省际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北京已开通352条不同的公交线路,提供前往学校和医院的交通。 “五年来,我们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结构合理,衔接顺畅,衔接便捷畅通,让铁路联通城市之根,公交暖街奴‘满足一切出行需求’。”李俊慧说道。他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新开通地铁19条线路(段),长度180公里,加上市郊铁路365公里,建成轨道网1244公里,总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一。尝试。在服务提升方面,1号线、9号线实现跨线运营,14条线路压缩间隔,提升运力。重大节假日,途经铁路、机场枢纽的8条线路形成“小网”,为延误提供保障。此外,北京还在地铁站内布局便利店等便民设施,并牵头在5大国际卡组织门口实施刷卡刷卡等支付服务。现有陆地公交车优化升级方面,推动公交与铁路深度融合。 90%的火车站50米内可换乘公交车。同时,北京开通352条教育、医疗、旅游专线公交线路,推出大美中轴线、朝阳观光巴士等特色“公交+消费”、“公交+文旅”服务,精准对接服务旅游的多样性和特点。此外,北京还对三区批量实施公交专用道优化整理措施,有效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织密城市路网方面,五年来,北清路、景良路东段等城市道路等主干道路已建成通车,“三城一区”、回天片区、城南等重点区域骨干路网不断完善。北京还实施了四环路大修和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了“提高交通效率、改善生态质量、改善城市能源”的多重效果。五年来,城市道路新增140公里,总里程6296公里;新增公路约200公里,总里程超过22000公里。在完善慢行系统品质方面,五年来,北京建成了长安街等22条慢行走廊,完成了二环路等慢行空间修复,互联了园博绿道等多条绿道、水道。同时,持续加强非机动车秩序专项管理,开展“文明骑行、有序停车”社会动员活动,系统改善103个火车站和40个“教育、医疗、风景、商业”周边非机动车停车秩序,让“最后一公里”衔接更加便捷、顺畅、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