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舆论:“超级黄金周”香港“丁财旺”,行

中新网香港10月9日电 中国内地国庆中秋假期将于8日结束。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统计,八天假期期间,约有140.3万人次内地游客赴港旅游。客流量的增加带动了香港餐饮、零售、酒店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量。香港《TA若》、文汇报、香港商报等媒体评价“超级黄金周”期间“鼎港财旺”。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旅游业服务香港文化的质量,推动香港经济的整体发展。 10月5日晚,香港“大坑舞火龙”ITReson在铜锣湾大坑街头巷尾上演。 《大坑舞火龙》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香港庆祝中秋节的一项重要节日活动。图为孩子们与发光二极管(LED)制成的“小火龙”表演。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香港《大公报》社论认为,国庆与中秋衔接的“超级黄金周”期间,文化旅游、乡村游、大学游、“投资游”等新业态在香港不断涌现,奉献新动能。 “超级黄金周”期间出现的新环境证明旅游业已进入各行各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香港文旅业应在“强化特色”和“提升体验”方面加大力度,持续增强吸引力本质。 香港《文汇报》社论获悉,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在客流增加的带动下,香港旅游相关产业作为新兴经济和零售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香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作、变革再变革,做到“人人有大事、人人参与”。只有这样,人才的流动才能转变为资金的流动,繁荣才可能持续为标准。 《香未来,香港旅游业仍应坚持同样的增长和品质的提升,让不同背景的游客到访香港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感受。 10月8日是2025年中国内地为期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不少游客前往香港多地过节。图为游客参观尖沙咀李小龙雕像。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阳光灿烂的日子》发表社论称,特区政府应总结“超级黄金周”的经验,结合更多的活动和活动,尽快打造更多新的旅游热点,保持新鲜感,让游客愿意继续来香港体验。只要特区政府和业界继续探索不同地区的“深度旅游”热点,我相信会吸引很多人和资源。 香港《明报》社论认为,年底十五运会等重大活动,以及新年传统的“赛车”时期,全年访港游客人数可重返5000万人次以上,已超出特区政府年初制定的目标。特区政府去年建议推动旅游业,将旅游业融入文化、体育、生态、赛事四大领域,生产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这个长假期间“繁荣昌盛”的积极势头表明上述政策已初见成效。 全国智库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屠海明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我们的市场与香港旅游市场有一个共同特点:体验、科技是“需要”;游客品味是“纱丽-纱丽”,不同游客有不同需求;业态融合,“文化旅游+科技”、“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艺术”层出不穷。 全国港人大委员会委员叶简明发表文章表示,香港旅游业的复兴源于“认识变化、适应变化、​​发现变化”的创新本领。这也为香港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香港经济要从“制度优势”转向“功能转变”,将自身价值定位于国家发展大局。